数学学习中的动手实践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处于思维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正确选择和使用操作材料能够帮助孩子从具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这些工具的使用,能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本质。
一、材料的选择与课程匹配
对于基础教具,计数棒、几何模型和数字卡片是首选,它们能够覆盖小学六个年级80%以上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精选生活化的材料,如矿泉水瓶盖适合低年级的分类计数,吸管可作为长度单位,水果切块则有助于理解分数概念。电子教具的使用要谨慎,一二年级的学生建议使用实体教具,而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适当结合虚拟积木等数字工具。
二、分阶段使用策略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示范操作时,应先完整呈现操作过程,然后分解动作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独立尝试,例如使用计数棒进行9+7的计算。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设置问题情境,在提供几何模型时提出如“这些立体有几个面?哪些面形状相同?”等问题,鼓励学生边操作边记录发现。
展开剩余46%三、常见误区的规避
在操作过程上,要避免过度干预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例如,当学生拆开正方体观察截面时,不要立即纠正,这种探索有助于加深空间观念。同时,操作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材料的摆放也有讲究,应按照使用频率分层放置,常用教具应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特殊教具则单独存放,使用后引导学生分类归位,以培养数学思维的有序性。
四、家长的辅助作用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利用现成物品与孩子开展数学游戏,例如用餐时用筷子和碗练习排列组合,整理图书时按尺寸分类。同时,家长应重点观察孩子在操作时的语言表达,鼓励孩子用“我发现……”“如果这样会……”等句式描述思考过程。
数学教育专家李教授认为:“操作材料不是玩具,而是思维的脚手架。”当孩子能够用七巧板自主拼出组合图形时,说明他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几何变换思维。这种通过双手获得的认知远比机械做题更为深刻持久。
文章来源:https://jiaoyu.huochengrm.cn/jy/13396.html
发布于:北京市